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近10年来,随着肿瘤治疗方案的不断进步,结直(俗称:大)患者的生命不断得以延长,并且早期患者可以治愈。专家们一致强调:大肠癌可防可治。
大肠癌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大肠癌是起源于大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发病部位以及发病年龄都在不断的增高。”
数据显示,我国年均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13万,并以年均4%增幅不断攀升,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已上升至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更为显著,在大肠癌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最新统计显示, 40岁以下的年轻人患结直肠癌的比例约占结直肠癌总人数的20%。结直肠癌在上海市区男性中的发病率为48/10万人,在女性中则为45/10万人,这一发病率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已进入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这一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虽然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是蔡三军教授强调,大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高蛋白质、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油炸、腌制食物,以及缺乏体育锻炼都可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病。另外,某些肠道疾病,比如肠道慢性炎症、息肉和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等的病人容易患大肠癌。同时,对于家族成员中有人患过大肠癌者,直系亲属患大肠癌的风险较高,所以对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应该积极的进行定期检查。
大肠癌预防吗?
大肠癌是一种可以致命的疾病,所幸的是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最重要的是改变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以及早期发现大肠腺瘤等癌前期病变,通过积极的干预,阻断癌变过程。对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的检查。另外对于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应该积极的治疗,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转变过来的。
出现以下症状的人群应该注意大肠癌的存在,主要指便血、大便形状改变以及大便习惯改变。便血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者大肠癌合并出血时,都不是单纯的血便,而是表现为脓血便和粘液血便。大便形状改变:直肠、肛管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常使大便外形发生变化,表现为大便变细,变形等。大便习惯改变:主要是排便次数的改变,包括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排便不尽感、排便困难等。
蔡三军教授指出,其实早期发现大肠癌主要依赖于合理的筛查,而不是等出现症状后再进行检查。可将人群分成三类,不同的人群接受不同的筛查方案。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这类人群我们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5-10年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对于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一次检查。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建议尽早前往大的肿瘤中心就诊,通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家族史进行仔细的收集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来判断该人群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如果有遗传倾向,则由临床医生按照特定的遗传性肿瘤的随访方案密切随访。如果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则按照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案进行随访。
大肠癌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步。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涉及肿瘤生成的遗传学机制被更好地认识了。因此,人们可以更早期地发现病灶,可以利用分子遗传学监测建立更完善的分期系统;提高手术技术,降低术后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同时高效治疗药物的出现,使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因而,患者的生存期更长,生活质量更高,甚至早期患者可以得到治愈。
北京肿瘤医院沈琳教授谈到:“过去十年间,因为引入了一些诸如乐沙定(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的化疗药物,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经得到显著改善。这使肿瘤缓解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改善。”
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MOSAIC“马赛克”显示,乐沙定(奥沙利铂)在早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有效性。接受含有乐沙定(奥沙利铂)治疗方案的患者,早期结直肠癌死亡风险降低了20%。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乐沙定联合5-FU/LV的治疗方案,使晚期患者生存5年的总机会达到9.2%,这一方案的5年总生存结果设定了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的新标杆。
最后,广东中山肿瘤医院的徐瑞华教授强调:在全身各个部位恶性肿瘤中尤其是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是治疗效果最好的肿瘤之一。通过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使相当一部分大肠癌病人完全治好。因此,得了大肠癌的病人千万不要灰心,不要放弃治疗或延误治疗,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特别是肿瘤专科医院接受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