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M2.5污染全世界最严重 日常生活7招预防PM2.5

健康新闻 2023-06-03 07:26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21日上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PM2.5(细颗粒物)分论坛在贵阳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等部门的环保专家就“PM2.5危机”展开探讨,专家们表示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PM2.5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PM2.5危机”分论坛以“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为主题,专家学者就近年来大气污染形势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就近年来引发公众热议的PM2.5的成因、发展形势及治理开展深入谈论。

去年以来,中国多省(市、区)出现连续严重的雾霾天气,部分地区甚至出现PM2.5指标爆表的极端情况,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热议。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PM2.5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史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伦敦的PM2.5指标约在10至20微克/立方米,而北京在高峰期达到了90微克/立方米左右,广州等城市也达到了50微克/立方米左右。

环境保护部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表示,要讲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的主线,全面检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加速空气质量改善进程。

PM2.5一直广受大家的关注,那么该如何预防PM2.5呢?下面,癌症网小编教你日常生活7招预防PM2.5,快看看吧!

第一招做个宅男宅女

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根据国际顶级流行病学期刊《美国流行病学》2012年发表的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员环境与健康中心研究员黄薇等人在西安市所做的PM2.5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时间效应和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之后,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

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开车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学成分。也最好不要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减少PM2.5做贡献。

第二招做好个人卫生

出门后进入室内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时最好用温水,利于洗掉脸上的颗粒。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沾水反复清洗,或者反复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要避免呛咳。除了面部清理外,身体裸露的部分也要清洗。

第三招关好门窗

专家表示在灰霾天气,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家中以空调取暖的居民,要注意开窗透气,确保室内氧气充足。可以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植绿植,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还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第四招少抽点烟

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属于PM2.5范畴的细颗粒物,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抽烟者本身和吸入“二手烟”受众的身体健康,在这种灰霾天气下,更是“雪上加霜”。抽烟者近几日不论是外出还是呆在室内,应当尽量少抽烟。

第五招调节情绪、饮食清淡

由于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大家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

做饭时多用蒸煮,少用大火热油炒菜,减少油烟。雾霾季节,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够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如葡萄、猕猴桃、橘子、番茄等,提高身体抗污染能力,也可多吃些梨润肺。还可以多吃点豆腐、牛奶等食品。嗓子干燥、咳嗽时,我们可以自制润喉茶。将石斛、百合、麦冬各3克、大枣2枚,冰糖2粒,加开水150毫升,泡服。一料可冲泡2—3次。

第六招多种植绿色植物

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绿植。新加坡室内的绿墙,从阳台、窗台到地下仓库,植物从1楼一直种到9楼。在北京,很多高档的写字楼都没有绿色。如果每人种植一平方米,北京就能新增2000万平方米的绿植。在采访过程中,不管是王仙民办公室门口还是室内,记者都看到很多植物。从他的经验来看,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

第七招“戒车”跟戒烟一样重要

“戒车”跟戒烟一样重要。有杭州市民检测发现,吸烟会导致室内PM2.5数值增高10倍,而在北京中心城区堵车时的PM2.5也会增加4-6倍。戒烟对健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能为减少PM2.5做贡献。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