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样治呢
肠梗阻是一种让患者备受折磨的疾病,发病时患者往往无法进食,导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那么,肠梗阻如何治疗才最有效呢?让我们深入了解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如何辨别肠梗阻
肠梗阻的辨别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医学检查。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肠鸣音的变化和X线检查结果也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在临床诊断时,还需注意与内科疾病相鉴别,避免误诊。
二、肠梗阻的治疗原则
肠梗阻的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梗阻,恢复肠管通畅。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减少肠腔膨胀。手术治疗应在全身状况稳定后进行。
三、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
中药灌肠是一种有效的肠梗阻治疗方法。通过中药灌肠,可以刺激肠道蠕动,缓解梗阻症状。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而定,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肠梗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肠梗阻在诊断时易与一些内科疾病混淆,如急性胃肠炎、暴发性食物中毒、心绞痛、过敏性紫瘢等。不同类型的肠梗阻也可能相互混淆,如机械性梗阻和麻痹性梗阻、单纯性梗阻和绞窄性梗阻等。在诊断时需仔细鉴别。
五、肠梗阻患者的饮食禁忌
肠梗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保持肠道通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六、总结
补充水与电解质:补充水与电解质的量需根据肠梗阻的部位、持续时间以及化验结果来决定。由于呕吐和胃肠减压所丢失的液体与细胞外液相似,因此补充的液体以等渗液为主。对于严重脱水的病人,术前进行血容量的补充至关重要,以防止在情况下血压下降。对于绞窄性肠梗阻,除了补充等渗液体外,还需要特别注意血浆及全血的补充,特别是在血压和脉率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抗生素的应用:单纯性肠梗阻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则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繁殖,特别是当肠管发生坏死并引起腹膜炎时。
手术治疗:经过上述治疗,部分病人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如果腹痛加重、呕吐未止、白细胞增高、体温增高等症状持续出现,则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的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以避免肠绞窄坏死的发生。手术方法根据梗阻原因而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粘连松解术、复位术、肠襻间短路吻合术等。
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主要使用大承气汤加减方,包括生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中药,并根据肿瘤类别选用其他抗癌药物。灌肠方法是将煎好的药液滴入肠道,保留一定时间以便充分吸收。同时可根据中医辨证,合并使用生脉注射液进行静脉点滴。
慢性肠假性梗阻:肠梗阻还需要与慢性肠假性梗阻进行鉴别。慢性肠假性梗阻是一种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没有机械性梗阻证据的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多在儿童或青春期开始出现,病程中会有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情况。在急性发作时,症状与机械性梗阻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肠绞痛等。缓解期症状较轻,如腹胀等。肠假性梗阻可影响全消化道或某一孤立的器官,如食管、胃、小肠或结肠等。在诊断时需要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肠假性梗阻的多元病因与谨慎治疗
肠假性梗阻可能源自多种疾病和药物因素。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淀粉样变性,原发性肌病(如肌强直性营养不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病(如粘液性水肿、糖尿病、嗜铬细胞瘤),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都可能引发肠假性梗阻。药物因素如酚噻嗪类、三环类抗忧郁药、抗帕金森病药等和手术因素如空回肠旁路术等,同样可能导致肠假性梗阻。在诊断原发性肠假性梗阻时,必须排除上述所有可能的继发性原因。
在治疗上,多采用对症支持疗法。除非涉及消化道的较小部分,否则应尽量避免外科手术。由于肠假性梗阻可能伴随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需密切关注并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肠梗阻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肠梗阻患者的饮食禁忌
对于肠梗阻患者,某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需特别注意。避免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以及粗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黄豆芽、洋葱等。术前,患者应避免摄入长膳食纤维和胀气的食物,如芹菜、白菜、油菜、萝卜、土豆、红薯等。术后,应忌油腻、粗糙和腥发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糙米等。术后短期内应避免鸡肉、火腿等粗糙食物以及母鸡汤等油腻食品。即使术后拆线,也应避免食用狗肉、羊肉等发物。肠梗阻患者需要避免的食物种类较多,应以医生的建议为准,避免自行选择食物造成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