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质量保证经验
我院从2001年12月~2005年6月对200例采用IMRT技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IMRT质量保证(QA)的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面罩制作QA
体位的确定:口含木塞,深度要适中,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头后仰,下颌骨水平支垂直床面,透视下显示:双侧外耳孔重合成一个透光区,双侧下颌骨重合,下颌骨水平支与射线中心轴平行。面罩制作时冷却时间要足够长,注意眼、鼻部位的成型,颈部边缘要适当折起。面罩首次使用,可采用重做一次的方法,经测定面罩的松紧适合度为98%,头部的移动≤2mm。
1.2 IMRT计划及验证QA
如何证实IMRT计划得到准确、忠实的执行是其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IMRT计划验证包括:绝对剂量验证、横断面等剂量线分布验证、等中心位置验证。
1.2.1 绝对剂量验证 将电离室插入体模,进行CT扫描。勾画出体模外轮廓和电离室探头位置,用待验证患者的IMRT计划,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照射,计算出绝对剂量,与平均值比较,允许误差在3%以内。
1.2.2 横断面等剂量线分布验证 把胶片夹在体模相应的部位,用患者治疗参数由加速器对体模进行模拟照射,分析出胶片等剂量线分布情况,与计划系统中相应层面的等剂量图进行比较。
1.2.3 等中心位置验证 计划认可后,打印出正、侧位数字重建影像片。拍加速器治疗正、侧位验证片。将两套影像片进行对比,二者误差应控制在3mm以内。
1.3 确定IMRT野下界QA
通过IMRT计划,测量CT定位点距IMRT野下界的距离。确定IMRT野下界的方法:一是在Y轴方向上将治疗床向头方向移动相同距离,此时治疗野X轴中心线为IMRT野的下界或颈前切野上界即半野技术;二是将治疗野Y轴方向扩至两倍距离,治疗床不动,此时治疗野的下界为IMRT野的下界即对称野技术。
IMRT野或颈前切野之间为非共面,两野之间衔接不好,极易造成鼻咽癌前切野的前上部与IMRT野的后下部有重叠区,靶区出现“热点”或“冷点”。采用面罩固定枕和肩垫枕,结合IMRT野下界的两种确定方法,对颈前切野体位进行了研究。
结论:鼻咽癌做IMRT与颈前切野治疗宜采用相同的面罩固定枕,在采用相同固定方法的情况下,IMRT野下界的确定宜采用半野技术。
1.4 IMRT治疗技术QA
1.4.1 治疗前准备 激光定位仪的检查和调整、床旁障碍物的清除。检测输出量及不同等中心深度剂量比。
1.4.2 摆位 激光+字线与患者面罩+字线标记重合误差不得大于0.5mm,千分尺应精确到0.01mm。摆位完成后检查MIMIC照射野投影宽度,记下治疗床的位置读数。经放疗主管医生、物理师、技师核对无误后,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监视病人情况及机器运行情况。
2 讨论
2.1 Michalski等研究表明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存在移动;蒋国梁也认为只有很少一部分固定技术能对病人进行真正的“固定”,建立每两周进行一次CT,CT扫描时只扫激光定位点,定时调整治疗计划,切实做好临床QA。
2.2 采用肩垫枕固定方法,摆位随意性大,垫枕的厚薄不一,枕垫在背部、肩部、颈部的不同,以及不同技师摆位均存在误差,因此,用60Co机治疗颈前切野时,最好采用与IMRT治疗相同的固定方法。由于射线的散射作用,确定IMRT野的下界,宜采用半野技术。
虽然IMRT对鼻咽癌患者疗效甚好,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但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治疗精度和技术要求高,还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编辑:刘辉)收 藏 到 网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