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病人会遗传吗?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
一、白血病的病因
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的发病有关。病毒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尚有遗传因素、放射、化学毒物或药物等因素。
某些染色体的异常与白血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染色体的断裂和易位可使癌基因的位置发生移动和被激活,染色体内基因结构的改变可直接引起细胞发生突变,免疫功能的降低则有利于白血病的发病。
(1)病毒
早已证实C型RNA肿瘤病毒或称逆转录病毒是哺乳类动物如小鼠、猫、牛、绵羊和灵长类动物自发性白血病的病因。这种病毒能通过内生的逆转录酶按照RNA顺序合成DNA的复制品,即前病毒,当其插入宿主的染色体DNA中后可诱发恶变。
肿瘤病毒携带有病毒源瘤基因(v-onc),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的细胞)基因体内有与v-onc同源的基因称源瘤基因。v-onc被整合入宿主细胞的基因体内后可使邻近的基因发生恶变。逆转录病毒的感染也可致源瘤基因激活,成为恶性转变的基因,导致靶细胞恶变。进入体内的病毒基因即使不含有v-onc,如果改变了基因的正常功能,也有可能引起白血病。
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
(2)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和某些白血病发病有关。白血病患者中有白血病家族史者占8.1%,而对照组仅0.5%。近亲结婚人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比期望值30倍。某些染色体有畸变、断裂的遗传性疾患常伴有较高的白血病发病率,如Down综合征、先天性血管扩张红斑症(Bloom综合征)和Fanconi贫血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0%有一种特殊掌纹,称为Sydney线。白血病和HLA抗原型别有某种联系,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伴HLA-A2和A9等。都说明遗传因素和白血病的发病有某种联系,但对大多数白血病而言,白血病毕竟不是遗传性疾病。
(3)放射因素
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及辐射部位有关。一次较大剂量(1~9Gy)或多次小剂量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全身和放射野较大的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可导致骨髓以致和免疫以致,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断裂和重组。放射线能导致双股DNA可逆性断裂,从而使细胞内致瘤病毒复制和排出。放射可诱发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未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且发病前常有一段骨髓抑制期,其潜伏期约为2~16年。
(4)化学因素
苯的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为主。烷化剂和细胞毒药物可致继发性白血病也较肯定,多数继发性白血病是发生在原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和易产生免疫缺陷的恶性肿瘤经长期烷化剂治疗后发生,乳腺癌、卵巢癌和化疗后也易发生继发性。
二、会遗传吗?
早在100多年前,已提出在人类白血病的发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一定作用。经研究证实,遗传因素、染色体以及基因异常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某些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证据如下:
(1)在单合子双生(同卵双生)中,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患白血病的机会约为20%-25%,比双合子孪生(双卵双生)者高12倍,其白血病类型主要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2)在白血病患者的兄弟姐妹间,白血病的发病率比自然人群中高约2-4倍(10/10万),其类型也主要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某些遗传性疾病常伴较高的白血病发病率,这些遗传性疾病多数具有染色体畸变和断裂。如Down综合征,其21号染色体为三体型,易发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病率为40-60/10万,较正常儿童高约15-20倍。
另外,Fanconi贫血和Bloom综合征易并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易并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Kleinefelter综合征(先天性辜丸发育不全)易并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虽然某些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然而日常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白血病不属遗传性疾病。
基因变异造成白血病
近日,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及瑞典隆德大学的科学家小组发现,当利用遗传工程方法将人类白血病患者的一种基因变异导入小鼠体内后,该变异会通过触发先天遗传程序引起白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从而导致急性白血病。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等造血组织中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细胞的制造被明显抑制。
人们知道,血细胞是由身体内少量的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这些干细胞同时要进行自我维持。通常就是在该过程中,一些基因变异会进行干扰,并且促使导致白血病的特定血细胞无限扩增。
而在最新研究之中,科学家证实了一种名为C/EBPa蛋白上发生的变异会导致急性髓系白血病。此外,该变异的致病机理也让研究人员们眼前一亮。
EMBL Claus Nerlov实验室的佩吉-克莱斯特称:“尽管患有AML的病人中有10%带有该变异,但科学家从未确定它能够导致白血病。通过在小鼠模型上精确重现这一人类基因变异,我们现在证实了它确实是一种白血病成因。”
研究人员发现,与通常认为促使恶性造血干细胞无限增殖不同,C/EBPa蛋白变异对已经部分分化的细胞起作用。该变异能重组这些细胞,使其进行自我更新,并制造出无数的功能异常子细胞取代健康血细胞,最终导致周身氧运输无力。
内尔罗夫表示:“这是首次在健康的血系统中产生非干细胞骨髓白血病。这一发现对于人们理解白血病的发展和治疗具有深远的影响。”
科学家通常认为,变异是导致白血病的关键一步,应该作为药物标靶。而内尔罗夫和同事确定出一种在自我更新白血病细胞中激活的遗传程序,它同样存在于由其他类型变异所导致的类似白血病中。
这说明,导致自我更新及无限增殖的细胞变化是与变异类型独立的。为了开发出更具普遍效力的药物,应当以不同癌症干细胞的共同分子路径作为标靶。
三、警惕白血病的蜘丝马迹
贫血 常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自觉虚弱乏力、多汗。不论在活动或是休息时,都觉得气促、心跳加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适逐新加重。贫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起严重。但需排除因其他原因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月经量过多等失血所引起的贫血,偏食等原因也会引起营养缺乏性贫血。
发热 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为38度以下的低热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热。多数为反复不规则的发热。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频、尿急等泌尿道感染症状。常造成误诊。此时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见大量的异常细胞。要注意,最好不要随意用退热药,如安乃近、百服咛等,以免掩盖了原来病情。
原因不明无痛性肿大 ①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以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多见,往往没有明显疼痛。②一侧性睾丸无痛性肿大。③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区、左上腹脾区不适和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肿大。胸骨下端有明显的压痛,这是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的表现。
出血 白血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于皮肤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视物模糊往往提示患者有眼底出血,剧烈的头痛伴恶心、呕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颅内出血。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头痛、偏瘫等 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意识丧失等神经系统症状是白血病对脑细胞和脑膜浸润的缘故。
四、吃草莓有助于预防白血病
白血病每年伤害2万中国孩子,而且白血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有专家称白血病和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预防白血病的工作,而吃草莓就有助于预防白血病。
经过最新研究证实,草莓对防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其主要原因在于草莓中含有“草莓胺”和“鞣花酸”两种物质,都有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和生长的作用。
草莓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单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维生素及矿物质钙、镁、磷、铁等,这些营养素对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草莓对人体健康裨益极大。同时草莓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润肺生津、健脾和胃、利尿消肿、解热祛暑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小便短少、暑热烦渴等。
另外,草莓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在体内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对正常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被氧化,形成癌细胞。而其中所含的果胶、鞣酸等可以在体内吸附和阻止致癌化学物质的吸收,因此可以起到防白血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