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类癌瘤的治疗方法
胃癌的治疗与预后
胃癌,作为一种交界性肿瘤,其治疗原则与一般的胃癌相似。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选择方式,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数量、大小、渗透范围以及生物行为。
对于Ⅰ型胃癌,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大多为良性,进展缓慢,甚至可能自行消失,对于多中心微小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进行反复胃镜检查。对于1.0\~1.5cm的Ⅰ型胃癌,可以选择内镜下电灼切除术。如果肿瘤组织达到1\~2cm并且没有胃壁深层浸润,也可以选择电灼切除术。对于其他类型的单发胃癌,如果肿瘤小于1cm,无论是否合并MEN-Ⅰ或ZES,都可以进行内镜下电灼切除术。术后需定期进行内镜监测以防止复发。
对于胃窦切除术,它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症,降低肿瘤进展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如恶性贫血、高胃泌素血症和多中心胃癌的患者,术后胃镜活检随访可见微型癌灶逐渐消失。即使血浆胃泌素水平降至正常,仍有可能出现新的胃癌病变。胃窦切除术更适用于早期病变,对于较大的原发病变应考虑全胃或胃次全切除术,并术后定期胃镜随访。
对于不同情况的胃类癌,局部切除术、姑息性胃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及全胃切除术等手术方案也可能被采用。手术中必须检查肝脏,对于肝局限性转移的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手术。对于无法切除的病变,可以尝试肝动脉插管化疗等方法,以减轻患者疼痛,延长生存时间。
关于胃癌的预后,其生长一般较为缓慢,确诊后的生存时间较长。胃癌的总生存率约为5年52%。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病变的组织特征、病理类型、是否有远程转移、手术切除的范围等。局限性的胃癌5年存活率可达90%,而对于远处转移、肿瘤大、类癌综合征的患者,预后则较差,多在两年内死亡。种族、性别和年龄对生存率的影响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