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的实验室检测与评价愈发精细与深入。为了更好地理解DGR及其与生理性DGR与病理性DGR的区别,我们深入探讨了多种检测手段。
胃内pH值监测成为了研究的核心。通过连续监测胃内pH值,我们能够获取白天(包括饮食时段)和夜晚24小时的全方位信息。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空腹时胃pH值很少超过2,而进食后pH会明显升高,有时甚至能达到4以上。这种变化在大约30至40分钟内回归基线。特别是在凌晨,有时会观察到pH值的自发上升,这一现象可能与十二指肠胃反流有关。由于个体差异、饮食、胃排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合适的DGR诊断标准变得相当困难。尽管如此,研究者们仍在努力寻找相关的诊断指标。
Na的测定在诊断DGR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指肠液中Na浓度相对稳定,且比肠液中的胆汁浓度更为稳定。反流的Na不会被胃酸破坏或失活,因此具有检测方便的优点。通过定期抽取胃液进行Na和胆酸含量的监测,研究者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其中,Na浓度的检测作为一种简单的方法被广泛采用。对比DGR阳性与阴性的胃炎组,Na浓度的差异显著。
胆酸的测定也是诊断DGR的一个重要手段。胆酸作为十二指肠液的“标记物”,在胃液中的浓度反映了反流的程度。由于插管过程中的刺激、胆汁排空依赖等因素,胆酸测定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研究者们正在寻求更为准确的诊断方法。
微量胆红素的测定在评估胆汁反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24小时胆汁反流监测器,不仅可以定性DGR,还可以定量胆汁反流量。这种监测器采用光纤传感技术,能够准确检测胆红素的存在和数量。对于评估胆汁反流、Barrett食管、酸性反流药物治疗无效食管炎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检查需要空腹进行较长时间,并固定导管24小时,但最终可以通过微机软件处理分析得出结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DGR的检测手段愈发丰富和精准。从胃内pH值监测到Na测定,再到胆酸测定和微量胆红素测定,这些手段为DG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这些检测手段,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生理性DGR与病理性DGR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影像学检查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以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例
在医学领域,影像学检查是了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步骤。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DGR)这一病症,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
胃镜及组织学检查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视觉证据。通过胃镜检查,医生能够直观观察到胆汁反流现象,胃粘膜呈现黄色,伴随充血、水肿、颗粒状变化,以及血管明显变化。组织检查可揭示炎细胞渗透、小侵蚀、坏死、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等现象。内镜不仅能了解反流程度和胃炎的严重性,而且能够评估组织脆弱或侵蚀的状况。但值得注意的是,内镜无法提供定量数据,且其检查本身可能引起反流,导致假阳性结果。
接下来是放射学检查,早期的DGR诊断中,通过插管法注入硫酸钡溶液后进行X线透视观察。这种方法由于插管引起的不适和对幽门生理功能的影响,判断结果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假阳性率高,现已基本废弃。
胃肠压力测定通过压力传感器或灌注导管测定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壶腹部的压力变化。在DGR患者中,通常表现为胃窦和幽门压力降低,而十二指肠壶腹压力升高。
胃碱灌注激怒试验是一种敏感且简单易行的试验,当胃内灌注碱性溶液后,上腹痛并伴有恶心等症状即为阳性反应。
核素检查通过肝脏从胆汁中排出的核素闪烁图进行非侵入性的反流测量。99mTcEHIDA放射性核素扫描技术被公认为是DGR定量的“金指标”,其准确性比胃镜检查和空腹胆酸测定更为敏感。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胃的解剖位置难以准确定位、肝脏及十二指肠-肠道环的覆盖等因素,其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超声检查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实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非侵入性地观察胃内容物的流动和反流,代表DGR评价技术的飞跃。这种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并且能够量化DGR。其缺点在于只能通过液体试餐来确定DGR,且肠胀气或腹壁脂肪层厚等因素可能带来技术困难。
影像学检查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确保准确诊断,为治疗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