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癌症治疗 2025-02-24 08:28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原则

超早期治疗是中风急救的关键。普及公众的中风急救意识至关重要,强调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旦发病,应立即就医,力争在3至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以减少脑代谢、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并挽救缺血半暗带。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采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我们还需要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综合征、下丘脑损伤等。综合治疗则包括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及时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以降低复发率和残疾率。

二、治疗方法

1. 对症治疗:维持生命功能和治疗并发症是主要目标。对于缺血性卒中后的血压升高,通常不需要紧急治疗。在病后24至48小时内,如果收缩压超过220mmHg、舒张压超过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超过130mmHg,可以使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压降低,加重脑缺血。对于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来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畅通,并预防肺炎、尿路感染和褥疮。在发病后的48小时至5天是脑水肿的高峰期,可以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来观察或监测颅内压。卧床患者可使用肝素钙来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心电监测应在3天内进行,以防止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血糖水平也应得到控制,如超过10mmol/L,应给予胰岛素治疗。及时控制癫痫发作,并治疗中风后的抑郁或焦虑障碍。

中风紧急治疗中的药物选择与监测

在医学领域,中风治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治疗过程中,多项药物选择及其配合使用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药物的使用及其在中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在用药之后,我们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溶栓治疗虽然能够有效开通堵塞的血管,但也可能导致致命的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其再闭塞率高达10%~20%,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对于动脉溶栓疗法,它是中风紧急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结合DSA直视超选介入动脉溶栓。使用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对于出现症状3~6小时内的脑中动脉分布区中风患者特别有益。

脑保护治疗通过减少脑代谢、干预缺血引起的细胞毒性机制,以减少缺血性脑损伤。这包括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如过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E和C等,以及其他药物如纳洛酮、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断药等。早期应用头部或全身亚低温治疗也是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抗凝治疗,虽然对大多数完全性中风病例无效,但在防止血栓形成扩张、进展性中风以及溶栓治疗后的闭塞方面有一定作用。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并准备拮抗剂以应对可能的出血并发症。

减纤治疗通过降解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减纤药物如巴曲酶等被广泛应用,安全性良好。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有一定效果,但在溶栓或抗凝治疗时不宜同时使用,以降低出血风险。

在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立中风单元(SU),由多科医生、护士和治疗师协同工作,提供及时、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对于中重度中风患者,如大面积脑梗死等,应进入SU进行治疗。

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不宜使用或谨慎使用血管扩张药,避免加重脑水肿。其他某些药物如脑细胞营养物质在急性期也不宜使用,以免加重脑细胞损伤。应在亚急性期使用这些药物。

对于手术治疗,如幕上大面积脑梗死伴有严重脑水肿等症状的,可以考虑开颅减压。小脑梗死也可以通过抽吸梗死小脑组织和后颅窝减压来挽救生命。

康复治疗在早期进行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短期和长期治疗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和技能培训,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至于预后,脑梗死的死亡率虽然低于脑出血,但致残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也会上升。脑疝、多器官衰竭、继发感染和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都可能发生。大约20%的幸存者在1~2年内会复发。持续的治疗和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就是关于中风紧急治疗中的药物选择与监测的详细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