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硬化患者常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贫血状况。这些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或小细胞性贫血,偶尔也会观察到巨细胞性贫血的出现。在疾病晚期,可能会引发红细胞抑制、脾功能亢进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并可能促进出血、延长出血和凝血时间,特别是在阻塞性黄疸的情况下。部分患者通过使用维生素K能够缓解症状。当发生急性出血时,白细胞会有所增多,而在止血后数量会恢复正常。如果出现广泛且明显的出血,我们需要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如果血小板计数减少或者呈现进行性减少的趋势,同时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水平(<1~1.25g/L),FDP超过600mg/L,那么结合3P试验阳性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的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如果观察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缩短,且血小板计数正常,那么可以考虑存在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的情况。在出血后,血氨水平会上升,并可能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下降的情况。
当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我们可以看到胆固醇酯低于正常值,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转氨酶轻微升高。在肝炎后的肝硬化病例中,可以检测到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对于内毒素血症的患者,马蹄蟹试验会呈现阳性结果。
在内镜检查中,主要表现为粘膜红斑,粘膜呈白黄色细网状结构,红色或浅红色水肿的粘膜间隔呈现出所谓的蛇皮征或马赛克征,这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在内镜下,还可以看到散落在樱桃红斑及片状出血。根据不同的分级方法,如McCormack和Tanoue等提出的分级标准,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粘膜变化。
超声内镜的特点在于胃壁弥漫增厚,小静脉扩张明显。在组织特征上,我们可以看到粘膜下静脉扩张,无或只有轻微炎症细胞浸润。其他如粘膜下小动静脉壁增厚、静脉动脉化以及胃粘膜毛细血管发育不良等 also 出现。这些毛细血管在胃腔内分散,表面无上皮组织覆盖。小动脉矫直,螺旋度减少。通过电子镜像观察,可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内皮孔扩大、血管内皮与基底膜连接不紧密等特征。由于内镜活检的材料小且浅,只有约50%的毛细血管扩张能在活检标本中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