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主要的诊断方法
对于慢性炎和癌的诊断,血清淀粉酶的改变并不具备显著的诊断价值。通过十二指肠引流管或ERCP引流所取得的十二指肠液检查,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仅为14%,这主要是由于胰管梗阻阻止了细胞落入十二指肠液内的缘故。尽管如此,研究者们仍在不断探索新的诊断方法。
其中,乳铁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引起了一定的关注。采用内窥镜取得的纯胰液中的乳铁蛋白进行测定,通过125I标记乳铁蛋白,并使用来自人乳的纯乳铁蛋白免疫绵羊后制成抗血清,其敏感度极高。对于正常,其平均值维持在83μg/L,而对于癌和慢性炎患者,则分别上升至105μg/L和2240μg/L。
除此之外,癌胚抗原(CEA)也在癌的诊断中占据一席之地。约有80-90%的癌患者CEA值超过2.5ng/ml,但其特异性不足,在其他肿瘤如结肠直肠癌等中也有升高。若CEA值超过10ng/ml,结合B超、CT或内窥镜检结果,发现异常,那么癌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癌相关抗原(PCAA)、胰瘤胎抗原(POA)等也在研究中被发现与癌的发病和发展有关。而半乳糖苷转移同工酶Ⅱ(GT-Ⅱ)虽存在于胃肠道癌肿中,但其敏感性较差,目前尚不能用于筛选。血清中的核糖核酸酶(RNaseC)主要来自组织,其含量在其他组织器官中高出百倍以上,但其诊断价值尚待进一步探索。
除了上述指标外,最近发展的血清学标物如CA19-9、DUPAN-2等也在癌的诊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约有90%的癌患者使用单克隆抗体可发现高浓度的CA19-9或DU-PAN2。但值得注意的是,当肿瘤小于3cm时,其敏感性仅为57%。只有当数值达到较高水平时,才具备诊断价值。血清免疫反应性弹性硬蛋白酶在癌肿阻塞近端胰管时可见升高,对于监视复发具有实用价值。
对于慢性炎和癌的诊断,单一的指标往往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研究者们仍在不断探索新的诊断方法和技术,以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