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越切越多怎么办?
癌症治疗 2021-04-14 15:40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皮下脂肪瘤越切越多怎么办?
皮下脂肪瘤即浅表脂肪瘤,是一种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并发生于表浅(皮下)的软组织良性肿瘤,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正常情况下可发生在身体有脂肪的任何部位,以背部、颈部、肩部、腹部、乳房和四肢近端多见,面部、手、脚和小腿少见。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30~50岁年龄段,20岁以下患者少见。皮下脂肪瘤可单发或多发,主要表现为肿瘤局部隆起,质地柔软,无红肿、无压痛,有一定的活动度。
皮下脂肪瘤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普通孤立性脂肪瘤与12号染色体的重组有关。在肥胖人群、糖尿病和血清胆固醇水平较高的人群中,脂肪瘤的发病率较高。有时创伤后局部也有脂肪瘤存在,但创伤是否引起脂肪瘤发病尚不明确。多发患者可有家族史。
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皮下的、单发或多发的、大小不一的、生长缓慢的扁平圆形肿块,或呈分叶状。单发者瘤体较大,多见于腹壁、胸壁、腰背部、肩部、颈部,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轴多与皮肤平行。多发性脂肪瘤瘤体较小,多成对称性,质地稍硬,可伴疼痛。
脂肪瘤本身一般无自觉症状,较大肿瘤可妨碍局部动作,或因压迫神经而引起疼痛。
除脂肪瘤外,患者还伴有面部多发性骨瘤、皮肤表皮样囊肿、结肠多发性息肉、纤维瘤等。多发性脂肪瘤还应考虑到脂肪瘤病的可能,肿瘤数目可从几个到几百个不等,主要发生于躯体上半身,有些患者伴有高脂血症,约1/3有遗传倾向。
触诊时可触及柔软而有弹性的肿物,无触痛,边界清楚,有假性波动感,推之有一定活动度,表面皮肤多无明显异常。
西医治疗上惟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较小脂肪瘤,无临床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对于较大的孤立脂肪瘤,需要手术切除。术中应完整切除。目前尚无针对皮下脂肪瘤的西药。
皮下脂肪瘤是相当常见的皮肤病灶,由正常脂肪细胞集积而成,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80%左右,无明显特殊病因,常发于皮下,也可以发生在内脏等深部组织。成熟的脂肪细胞成群排列,大部分均有一纤维外膜包围。
然而,有时候也会有边缘不规则的脂肪组织散在地浸润在肌肉组织中。人体内致瘤酸胺集聚、导致微细环境改变是引起皮下脂肪瘤生长的根本原因,在脂肪瘤患者的体细胞内存在着一种致病因子皮下脂肪瘤患者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病的,但是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环境改变,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这是西医的主观诊断看法。
据笔者统计,临床上多数找笔者看过的患者都反应过自己进行过手术后复发率极高,多数患者越割越多,影响外观生活。
祖国医学对此病早有认识,中医指出皮下脂肪瘤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皮下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
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认为它的发病与脾脏有关。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为主,再配合一定的食疗、保健措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中医指出脂肪瘤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都是如此。就中医来讲,任何脂肪瘤都不可怕,均是由气血壅滞瘀阻不通坏死所致。即或因寒湿阴邪凝滞,或阳热温毒积聚等引起的机体气、血、津、液、经(脉)络等阻滞不通,所造成的瘀滞。为中医外科症型。如病因可分气、血、寒、热、痰、湿、阴毒凝滞瘀阻、阳毒炽盛等瘀久败腐而致。整体调治,不失为余。痰生百病,“痰气”无处不到,无处不行,无论滞留何处即成痰核(此痰气非指咳吐之痰)。其痰核为瘤多发,形壮大小不一,分部在全身各个位置。有的遍身起筋块如瘤如粟、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疼等。
上一篇:发现脂肪瘤应该怎么办?预防从管住“嘴”开始
下一篇:脂肪瘤会癌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