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肿瘤病人的6大忠告
①进肿瘤科别害怕
肿瘤病人第一次就诊非常重要,往往决定了今后诊疗的整体方向。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刘端祺告诉记者:“只要有怀疑,就先到肿瘤科,因为在所
有疾病中,肿瘤是比较可怕的。只要排除了肿瘤,就可以再心平气和地到别的科就诊。总之,每位患者都应建立起‘肿瘤意识’。”
很多患者惧怕肿瘤科,初诊时不愿意往肿瘤上想,不愿意看肿瘤科,其实,肿瘤是客观存在的,回避是没有用的。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主动查体查出的肿瘤往往属于早期,有治愈的可能。如果拖延很久才去就诊,发现的极有可能是晚期了。刘端祺主任说,其实肿瘤病人应该知道真相,也应该自己调整自己。肿瘤科医生接诊的病人多,经验就多,专病专治,在肿瘤科得到的治疗更科学、更恰当。比如,同样是一台手术,可能许多外科医生的无菌手术做得很好、很漂亮,但肿瘤切除手术,更要求是“无瘤手术”,否则,切肿瘤的刀片就可能成为“瘤子种植器”。
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张侠告诉记者,在发达国家,一个患者患病后,会想方设法了解有关疾病的信息,通过这种有目的的强化学习,对所患疾病的了解一般可以达到医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水平。这样,看病时应该重点和医生说什么、准备什么、带哪些资料,都会有所准备,在与医生交流时,就容易沟通。
②肿瘤不管你是否年轻
青年人工作、生活压力通常都比较大,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在意,这往往会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调查发现,青壮年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在增高,所以青年人在就诊时一定要将自己所有的症状,哪怕是感觉不严重的,都要告诉医生,千万不要忽视,更不要隐瞒自己的病情。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李红英给记者举了一个让人痛心的例子:一位26岁的年轻军人,两个月前发现自己右侧睾丸有一枣核大的肿块。当时因为忙于新兵训练,没有在意。一个月后声音嘶哑、嗓子疼,还以为可能是训练新兵喊口令累的,直到后来出现刺激性咳嗽,才去当地医院,但被诊断为咽炎,抗感染治疗两周后,病情加重。转院到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后发现,患者是睾丸癌,声音嘶哑,是由于肿瘤转移到颈部淋巴结压迫所致,咳嗽是因为出现了肺转移。
李红英大夫说,其实,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出现了睾丸肿块,后来又逐渐增大,等到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灶直径已经有10厘米。如果能及早告诉医生,相信这种疾病不难诊断。另外,睾丸癌是一种治疗效果很好的疾病,有彻底治愈的可能。而现在,这位年轻的小伙子,能否彻底根治还很难讲,因为治疗得太晚了。
③就医别当游击队员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肿瘤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病急乱投医的问题。他们往往只重视某方面的表现,而忽略了全身的治疗,惧怕手术,害怕伤了元气。很多患者宁肯相信虚假广告,也不接受放疗、化疗。
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张建伟告诉记者:“始终在同一家医院进行系统治疗的肿瘤患者太少了,往往是这家医院手术,那家放疗,再选一家化疗。更多的病人是到处打听,道听途说。其实,三甲医院的肿瘤科或三甲的肿瘤专科医院,都是可以系统完成肿瘤治疗的。在一家医院进行系统治疗,有利于医生对病人全身情况作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综合治疗。如果实在不能在一家医院完成,转院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出院时尽量带齐病历资料、出院小结,没有原件,复印件也可以。这样在下一家医院继续治疗时,可以衔接得好些。”
④别把谣言当事实
一旦选择了医院,选择了医生,患者就一定要充分相信医生。刘端祺主任说:“由于一些患者对医生不信任,最后往往导致对疾病的不恰当治疗,最终吃亏的只能是病人。好多病人愿意与病友相互交流,这是件好事情,大家可以互相鼓励。但有些人也经常把一些不成熟的、不负责任的建议带给病友,把一些所谓的‘癌症治愈’的谣传当作事实传播。我们医生有时候很无奈:3个医生10天的工作往往抵不过旁边病人的一句话。”
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医生安妮表示,有些治疗方案也不是唯一的,有的病人拿着不知道在哪儿得到的治疗方案,偏要求另外的医生向那个方案靠拢,认为这才是“正确答案”。其实,每个医院都有严格的三级查房制度,病人治疗方案的确定,是要由几个医生共同制定的。如此“考”医生,耽误的是病情,损失的是病人。
张侠大夫认为,应该让患者及其家人多了解一些肿瘤的相关知识,一些病人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无知。与其自欺欺人,害怕知道病情,不如接受现实,面对现实,朝着最好的方向改变现实。她同时提到,网络是一种很好的信息传播工具,但一些专业网站知识更新很慢,甚至好多内容是从旧书上抄来的。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是可取的,但不能全信。
⑤主动比被动好
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刘慧龙告诉记者,病人心理、生理与病理是息息相关的,一些患者由于患了肿瘤而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病人因此与家人、医生关系紧张。其实,这时的病人最需要与医生、家人沟通,需要他们的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提高生活质量是大有益处的。也有一些肿瘤晚期的病人,由于疼痛、躁动甚至衰竭,心里非常恐惧,这时,就不仅需要家人、肿瘤科医生的帮助,更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采访中,肿瘤科的医生们都表达了这样一种想法:医生非常欢迎患者主动了解病情,这种病人往往对治疗比较配合,无论是以后的病情发展还是治疗效果,都比被动接受治疗的病人要好些。但病人凭对疾病的一知半解,固执己见,则是非常不可取的。他们举了两个例子很有代表性:例一:
有一位患者家属从媒体上得知“CT会影响白细胞”后,坚决不同意为患者做检查。其实,CT检查不会对身体产生多大的伤害,即使有轻微“伤害”,与肿瘤对病人的威胁相比,孰轻孰重,还是很清楚的。
例二:一位肾癌术后11年、肺转移5年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了解得很全面,非常配合治疗。医生想与他的家人交代病情。他说:“我是病人,需要了解病情的是我,就跟我说吧。”
张侠大夫对患者亲属提出建议:知道周围的亲人患了肿瘤,不要只想到消极的一面,担惊受怕,怨天尤人,应该积极改变现状,了解该肿瘤的遗传性,遗传的可能性有多大,以提醒周围的其他亲人,尤其是有血缘关系的,要多加注意提防有类似表现,要及早诊治。⑥探望病人别乱问如何探望才能有助于患者康复?刘端祺主任说,探视病人,是为了安慰病人,要尽量将好消息带给病人,转移他对疾病的注意力。而一味地询问病情,只会加重恶性刺激。尤其是探视者不是专业人士,谈论病情还有可能误导病人。
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医师亢玺刚认为,探望病人时尽量不要询问病情,对肿瘤病人如此,对其他病人也是如此。许多人看望病人时,第一句话都是“你的病怎么样了”?这样做无异于揭疮疤,会加重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其实,病人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最希望了解一些外面的信息,要向病人多谈平时熟悉的工作、学习的情况,聊一些轻松的话题。
至于是否应该告诉患者实际病情,传统观点倾向于尽量向病人隐瞒病情。刘端祺主任说,如果患者文化程度较高,性格比较豁达,可以告诉;如果患者特别小心眼,不能全告诉也不能全隐瞒,应该慢慢地告诉。比如一位患者,可以先告诉他患了溃疡,这个溃疡比较大,需要手术治疗,然后说手术发现可能有些是恶性的,但是恶性早期,如果做一些化疗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