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这个深藏在我们体内的分泌器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我们的健康系统造成不小的冲击。关于甲状腺癌的治疗,是否一定要手术,其实答案并非绝对。
许多人一听到“癌”字,就条件反射地想到手术,认为只有手术才能根治。对于甲状腺癌,尤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和髓样癌,手术确实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并非所有的甲状腺癌都适合手术治疗。
对于那些恶性程度极高的未分化癌,由于其进展迅速,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即使进行了手术,其生存期也相对较短。
手术虽然可以切除肿瘤,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手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吞咽或发声困难,长期疲劳和心理困扰也是常见的后遗症。疲劳感往往源于甲状腺切除后甲状腺素水平的波动。而心理方面的困扰,主要是对癌症复发的恐惧,这种恐惧可能在手术后持续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哪些甲状腺癌患者可以暂时避免手术呢?答案是:那些低风险的患者。如果肿瘤小于1厘米,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且肿瘤未突破甲状腺包膜,穿刺病理结果不是高危类型,没有家族史,没有青少年或童年时期的射线暴露史,心理压力不大且愿意积极配合、接受随访的患者,可以考虑暂时不手术。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手术并不代表放任不管。这些患者仍需要密切监测,定期进行检查,确保病情没有恶化。甲状腺癌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制方案,手术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权衡手术的利弊时,我们需要更全面地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确保做出的决策最能惠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