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体检是预防肝癌的有效手段。那么肝癌诊断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肝癌的诊断不仅仅依赖于症状,因为某些症状并非肝癌的特异性表现。比如肝区疼痛、食欲差和乏力等症状在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也可能出现。诊断肝癌还需要结合体征,比如是否有包块。对于存在慢性肝炎病史的患者,可以通过甲胎蛋白和现代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现代影像学技术对95%的肝癌都能作出诊断。其中,B超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能够80\~90%判断肝癌的存在。如果B超结果模棱两可,可以通过彩超进一步观察肿块内是否有血流,有血流则怀疑是恶性。核磁共振(MRI)对于性质不确定的肿瘤可以作出定性诊断。血管造影和病理检查也是诊断肝癌的方法,但都有一定的创伤性,所以应用时要慎重。
在影像学检查中,肝胆扫描是大多数肝病必需的诊断性检查,能检出并鉴定肝内肿瘤,显示血管和胆道的病变。B超、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工具。MRI的对比清晰度优于CT,且显示血管和胆管无需造影。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中,B超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实际上并不能提供有意义的诊断数据给临床医生。对于大多数肝胆疾病,超声是初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可以确诊囊肿和血管瘤,但对于肝硬化病人的血管瘤病变需与高回声的肝癌鉴别。任何影像学检查对肝炎的诊断或病情评估意义有限,早期肝硬化的检出主要依赖肝组织学检查。
CT扫描在肝硬化的诊断中有其特征性表现,如肝缩小、各叶比例失常、表面不平、实质不匀等。对于肝癌的诊断,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的特点。而MRI对于恶性病灶的检出和鉴定比CT增强扫描更为灵敏和特异。对于肝癌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以确保准确率和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