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发作时的胸痛,常常让人难以忍受,许多患者会立刻选择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英国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疼痛其实是身体为了修复损伤而做出的努力,某些止痛药可能会干扰这一过程,不使用止痛药可能更有利于康复。
这项研究由布里斯托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完成,并在权威学术刊物《循环》上发表了相关报告。研究指出,当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心脏病发作时,我们的神经系统会产生疼痛反应。这时,身体会释放一种名为SP的分子。这种分子激发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促使中的干细胞迁移到心脏组织受损部位。这些干细胞能够形成新血管,为心脏康复提供支持。研究人员最初是在实验鼠身上观察到这一神奇现象,而后发现人类体内同样发生着这样的过程。
如果使用止痛药抑制疼痛,上述的修复过程可能会被干扰。研究人员警告说,如果止痛药的使用阻止了疼痛引发的身体自我修复机制,那么就不会有足够多的干细胞到达心脏受损部位,这不利于患者的长期康复。先前的研究也显示,那些在心脏病发作时使用等止痛药的患者,其总体死亡率相较于那些不使用止疼药的患者要高。
对于心脏病发作时的疼痛管理,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在缓解疼痛和干扰身体自我修复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这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这一研究成果为未来的疼痛管理和心脏病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