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食管癌防治专家傅剑华教授访谈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在肿瘤排行中位居第四。如何有效预防这一疾病?傅剑华教授指出,食管癌的发生涉及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目前认为,进食含亚硝胺类较多的食物、霉变食品、长期喜进烫食、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等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在广东沿海地区,由于喜欢腌制食品,食管癌的发病率较高。
傅教授提醒,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而且进展时间长,有时可达数年甚至十几年。如果出现食管内异物感、食物通过缓慢或有梗噎感、吞咽时胸骨后烧灼、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食管癌还常伴有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需警惕。
对于食管癌的诊断,傅教授介绍,超声内镜是常见的诊断方式,颈部B超、X光、钡餐造影、PET-CT等都可以对食管癌进行诊断。鉴于食管癌在50岁高发,建议40岁以后最好每年做一次检查。
治疗方面,傅教授表示,诊断出食管癌后,目前主要按照分期进行治疗。早期的食管癌可以通过黏膜切除或黏膜下切除进行根治,而局部晚期的食管癌则主要采用胸腔镜和腹腔镜治疗。对于不能进食、食管狭窄或伴有食管瘘的晚期患者,可采用内镜下支架植入术以缓解食管梗阻。
傅剑华教授是临床肿瘤学博士、高级工商管理学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他担任多个社会职务,包括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等。他还有两项发明获得专利:改进的医用腔内支架和治疗良性狭窄的医用内支架。
,。内容合作请联系:电话号码。让我们共同关注食管癌的预防与治疗,为健康护航。